Slide 1
Slide 1
Slide 1
和一公告

抓核心 筑结构 提能力——崔各庄学区“马芯兰数学教学法”成果推广系列活动之三

发布时间: 2023-05-15                发布人:

20235月10日上午,崔各庄学区第三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马芯兰小学数学教学法”推广应用教研活动在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清友园校区如期开展。参加活动的有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吴兴付,崔各庄学区马芯兰应用推广负责人徐娟,各校负责人及核心组成员,和平街第一中学小学部主管副校长殷桂萍、4位教学主任及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和平街第一中学小学部姜婧老师的研究课《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后是执教老师题为《借助直观模型 抓核心概念 促数感发展》的说课和三年级教研组长孙燕老师《思想引领 习惯奠基 提升发展》的习惯培养经验分享。最后是吴兴付老师的《基于结构化下的数量关系》专题培训。 

在《小数初步认识》这节课中,姜老师紧紧抓住“0.1”这一核心概念,借助学生非常熟悉的常见量人民币“1元”和长度单位“1米”,之后抽象出“1”通过核心问题为什么都能用0.1表示0.1,理解含义,寻求道理,探寻本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最后通过问题串0-0.1之间还有数吗?0.8和0.9比,谁大?0.34在哪?以计数单位为核心发散联想,不仅横向知识间进行勾联,还纵向筑结构,学生后续学习做好迁移和渗透随后姜婧老师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调研,就怎样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凸显0.1的核心作用,如何勾连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建立结构,促学生数感发展,进行了说课。 

三年级数学教研组长孙燕老师的交流包含课程育人和习惯育人两方面。结合学校习惯培养目标,从审题习惯、思维外化习惯、梳理习惯等方面教研组是如何具体落实的进行了习惯育人分享。持续的习惯育人,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数量关系” 是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一个学习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基于此吴老师从数量关系主题背景、主要内容、内容要求、本质、结构、教学建议等方面全面深入的进行了培训。吴老师通过梳理小学12册教材中的数量关系中的“和”“倍”“比和比例”等核心概念,让老师们明晰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义,以便教师执教时提高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马芯兰老师在上世纪80年代就前瞻性地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给核心概念以核心地位,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的基本理念,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一如既往、脚踏实地的践行这一理念,凸显核心概念,构建好知识框架,建立起逻辑桥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撰稿人:陈立红 

  供图人:马丽立 赵一鸣 

  核校人:陈立红 

  核发人:殷桂萍 

  

 

  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吴兴付进行培训

    

  三年级数学教研组长孙燕老师作汇报

 

  姜婧老师说课

  姜婧老师的研究课《小数的初步认识》

  

  

    

 

  崔各庄学区“马芯兰数学教学法”成果推广系列活动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