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 1
Slide 1
Slide 1
和一公告
教学教研

创设新型生态课堂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开展跨学科议题式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 2019-11-15                发布人:

1113日,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北苑莲葩园校区的潘勇、马卫华、冯燕玲三位老师以“垃圾分类共践行 绿色发展可持续”为题,开展了1节跨学科议题式研究课。课上,三位教师共同带领学生从生物、地理、政治三个学科的视角,分析了城市垃圾问题的根源,并探讨了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核心素养是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在面对复杂真实的情境时,能够运用多学科观念及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上,三位教师同时参与,带领学生围绕垃圾处理这一复杂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创设了一种新型的课堂生态。学生时而集中学习,时而分散学习;既有接受,又有对话,还有展示。各种学习方式之间灵活转换,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次活动从确定议题到实施经历半年,在课程准备过程中,学生走进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进行了课外实践调查;在学校实践调查中,学生分别对物业曹经理及食堂陶经理进行了采访并且对教师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对垃圾分类及处理有了实践体验,在此基础上,三位教师针对垃圾分类处理难题的议题进行精心设计,如何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从地理、生物、政治学科比较全面认识垃圾分类这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成为我们设计这节课的重点。在课程实施中,通过新闻眼——城市垃圾无处放、面对面——垃圾处理的难题、评一评——循环利用有价值、议一议——分类减量共践行四个环节贯穿生物、地理、政治学科知识。学生在倾听中,参与中,体验中,展示中融会贯通的运用学科知识。本次活动受到听课老师和专家的积极好评。政治教研员刘老师说:“具有开创性综合性;活动课,学生有角色、有任务、活动充分,并且在活动中渗透学科内容,体现了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素养课,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真正落实核心素养;教改课,体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的跨学科课程;协作课,对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合作具有积极作用; 

展示课,充分给学生机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民族团结课,本地学生与新疆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对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民族认同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总之这是一堂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眼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创新课。地理特级教师韩老师说:“是体现核心素养的议题式学科融合课,难得一见的文理综合的好课。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听课老师说:“学科融合,将垃圾分类知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全方位的理解垃圾分类,提出针对性,有操作性的建议,形式新颖!各个部分环环相扣,各科老师配合默契,整堂课让学生有获得感!收获满满”。参加活动的学生也体会深刻,学生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知道垃圾分类重要性,要主动进行垃圾分类。上完这节学科融合课,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考虑问题要全面,并不是只有一个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的,并且从这次课程中了解到了垃圾分类的意义不同的垃圾生物技术上的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在垃圾填埋场选址上也应关注社会,自然,交通等因素,最后就是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来保障垃圾分类活动的实施,这个过程是环环相扣的”。这次展示的学科融合课是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堂实践创新,也是我们今后教学研究的起点。这次活动得到北苑莲葩园校区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学科融合课是我校和睦同心,和合一致,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学校理念的集中展示。 

  

   

  “新闻直播间”访问环节

   

  地理学科

   

  合影

   

  生物学科

   

  政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