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05-06 发布人: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阅读教材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知识内化、形成框架的重要过程,是掌握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重要过程。有些教师的课堂中存在以学案、练习册、ppt代替教材的现象,学生长期缺乏对教材的阅读。这就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容易使学习陷入死记硬背、海量刷题的低效运行状态,非常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因此和平街一中奥运村校区的教师们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践行党的教育纲领,以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本系列报道将分学科展示奥运村校区教师们的做法,欢迎读者提出宝贵的建议。
读提示,明确重点;读内容,提升能力;读习题,积累拓展
语文是以阅读为根基的学科,语文教材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依据和凭借。初一年级语文教学依托教材中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课文内容、课后练习,引领学生读教材、用教材,在对教材的咀嚼和运用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人文主题和单元阅读方法、需要提高的语文阅读能力。例如:第一单元单元提示第一段明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感受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单元提示第二段提示我们本单元主要学习方法为“精读法”,具体落实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为“把握关键语句的含义、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和理解人物情感。”
读预习提示,明确本课学习方法和阅读重点。例如:第9课预习提示中“借助注释,熟悉这首民歌讲述的故事”提示我们学习重点之一为“故事内容的概括”,方法为“借助注释”;“从这两方面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提示我们本课学习重点之二为木兰人物形象概括,角度为“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
读课文内容,在批注、质疑、分析中掌握语文阅读方法,提升语文整体素养。例如:对教材《老王》的阅读中,通过批注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词语,理解人物形象;通过概括主要事件,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文章结尾的“愧怍”,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在分析和质疑中逐步提升。
读课后练习,积累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包括“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三个部分,涵盖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思维提升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并完成这部分内容,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