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05-28 发布人: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阅读教材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知识内化、形成框架的重要过程,是掌握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重要过程。有些教师的课堂中存在以学案、练习册、ppt代替教材的现象,学生长期缺乏对教材的阅读。这就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容易使学习陷入死记硬背、海量刷题的低效运行状态,非常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因此和平街一中奥运村校区的教师们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践行党的教育纲领,以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本系列报道将分学科展示奥运村校区教师们的做法,欢迎读者提出宝贵的建议。
以“本”为“本”引领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还要教学生自己“会学”。奥运村校区初二数学备课组秉承在每一节课中“既授之以鱼,亦授之以渔”的课堂教学理念上好每一节课。
“书读三遍其义自见”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良好学习习惯离不开预习,预习环节要“读书三遍”。第一遍是初读,粗读教材梗概。第二遍是细读,进行圈点,理解记忆和消化。第三遍是提炼总结,先想一想书中所言,自己所获,必要时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再看书比对。第二天带着好奇、带着疑问听课,有的放矢。
课堂上教师会引领学生读懂、读透课本。数学有三种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文字语言高度浓缩,符号语言简洁抽象,图形语言内涵丰富,阅读需要做到三种语言的互译,才能拨云见日。
教师还会要求学生每日写作业前复读课本,再品书中奥妙,细细咀嚼,强化重点、突破难点、释怀疑点,及时复习巩固当天所学,顺利作业,增强自信,形成良性循环。
每学完一章后,教师会要求学生通读本章,绘制知识思想方法结构图,并把知识明细列出来。整体把握所学,使知识和方法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阶段教师会要求学生再读课本,这个时候要回忆本阶段学过了哪些章节,每个章节下的具体内容,如果想不起来,就看书目录,再想,并绘制出整本书的知识结构图,然后翻书比对完善,从而知道自己的漏点、薄弱点,和复习阶段要重点突破的点。
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提高了做作业的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培育了踏实学习的心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