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04-21 发布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好家长就是好家庭。和平街一中奥运村校区致力于建设良好的家校协作关系,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通过优化家教环境,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2020年借助朝阳区“好家长”评选、“好家长之星”认定和“家庭教育故事”征文活动,积极树立好家长典型,推广家庭教育经验,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大力倡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社会风尚。此次活动,奥运村校区共有5位家长获评朝阳区“好家长”,9篇征文获奖。
这是一个普通而又普通的故事。每位父母都望子成龙,可是如果她不是你想象中那么优秀,你应该怎么去爱她?
初一第一学期期中检测结束,孩子中等偏下的成绩忍不住让我焦虑抓狂、出言指责,孩子眼含泪花,倔强地说:“妈妈,我只想您对我有一个好的态度。”望着睡梦中仍然抽泣着的孩子,我的不甘与抱怨如潮水般退却,理智渐渐回归。孩子的问题只是她自己的问题吗?平常我和爸爸只是例行公事地叮嘱她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写完了就早些休息等等。刚结束的家长会上,老师说过想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就翻翻她的朝目。拿起她的史地政生练习册,认真翻阅,孩子的一些答案让我哭笑不得。有一道历史题是说从图上推测北京人的生活情况,她答的是幸福发达顺利。原来我亲爱的孩子还根本没有入门,没有真正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静下心来回想,孩子在小学高年级时成绩已经落后了。忙乱的小升初让人心浮气躁,忍不住互相攀比,无形中拔高了对孩子的要求。伴随着尘埃落定的松懈,我忘记了孩子本来的样子,用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去要求她。对她提出了超出能力的期望,这完全是我的自私。孩子自己也很想取得好成绩。但是她目前的学习成绩还处于年级平均水平之下,学习习惯也没有养成。有时还因为学习,受到父母的训斥,缺乏对学习成功的体验,对学习没有建立起信心……真相没有改变孩子成绩落后的事实,却改变了做父母的想法和做法。我不应该根据自己的要求给孩子设定标准,而是要以孩子现阶段的能力为基础,给她定一个可以够得着的目标。我们修改了当前期望,改成“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学习自信”。多让孩子和过去的自己比较,帮助她了解可以在什么方向,用什么方法去努力,当她达到这个目标时,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接下来的后半学期,我静下来,慢下来,去多陪伴孩子。孩子做作业磨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础知识储备不足、知识点不熟练,每晚我们很长时间都用在改错上,补全知识漏洞。原来我以为背背就会的那些科目也并不简单,我和她讨论如何用历史、政治的学科语言去回答问题,地理、生物好多题答案并不在课本上,我们一起上网去查答案,作业尽量不留空,看看还未掌握的是哪些知识点。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到第一学期期末,孩子这四门课程的学习终于跨入了正轨,达到了年级平均水平。真正的陪伴,让我更贴近孩子,了解她的辛苦和努力。对家长来说可能很简单的事情,在孩子那里,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逐渐达成的。我和爸爸由衷地对她取得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和赞美,希望自己的支持能带给孩子信心和力量。也许家长比孩子最需要学习如何面对输,而不是怎么一直赢。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如同牵着蜗牛去散步,慢下来才能读懂周围世界里的美妙。
疫情期间的将近一个学期的居家学习,让我更细致地观察到了孩子的学习状态。她不太会记笔记,有时候思路跟不上老师,老师已经讲下一个知识点了,她可能还在想上一个问题。我会及时提醒她,纠正这些习惯。上网课老师提问时,她积极开麦,踊跃回答。即使没有提问到她,我也鼓励她自己关着麦说一说,提高参与感。她把每科作业的作业发送、批改反馈都设置铃声提示。提醒铃一响,她就会以既好奇又期待的心情去及时查看。各科老师平常所说的方法就是最好用的方法。我会问问她,老师说让怎么学这门课,老师说怎么答好这类题。通过提问,强化她的这种学科意识。课堂上和提交作业批改中与老师的积极互动,让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热情。课下整理笔记、错题,做知识框架图的习惯也逐步完善。疫情期间,居家时间较多,她的体重长了两公斤。每天傍晚她给自己加了3公里的长跑,每日坚持,一个多月后她又恢复了原来的体重。她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她的自律和坚持,让做父母的都自愧不如。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初一学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孩子的成绩公从第四梯队跨入到了第二梯队,其中生物和地理成绩进入了全年级前五名。孩子欢呼雀跃,说自己可以进入表彰榜了。第一学期的表彰会历历在目,我内心也曾经艳羡,感叹自己的孩子何时能站在领奖台上,没想到这一刻来得如此之快。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孩子收获了欢笑和泪水。我见证了她在和一的成长和进步,由衷地为她感到自豪。我也清醒地认识到一切成绩只属于过去。我给她分享女排的故事,讲女排训练馆“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的标语。看到她发布的朋友圈,自己领奖的照片配发了“一切从头开始”的文字,老母亲感到很欣慰。
教育是家长的责任,成长不是孩子的专利。成长路上,孩子引领着我们一起学习了悦纳自己,胜不骄败不馁,勇于面对挫折。初二学期的学习生活已经开始,道路阻且长,未来还有很多挑战要面对。我们有时会赢,有时会输,这些都只是暂时的。让我们陪着你走下去。
一等奖 王静姝妈妈张华《让我们陪着你走》
成绩不是第一位
作为父母,我们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我们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作为父母,在中国式教育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常常会走进用学习成绩来判断一个孩子是否优秀,评定家长是否教育有方的误区中。然而孩子是否优秀,他的人生是否精彩,有意义,光从学习成绩就可以判断了吗?
作为一位80后的母亲,可以说是新一代的父母,虽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的孩子所接触和接受的环境、事物与我们小时候已经截然不同,但是我们也曾经历过孩子们现在正在经历的,相比我们父母那一代,其实更加了解和懂得现在孩子们的心理,因此,在家庭教育上,作为父母,在不断与时俱进的同时,还不能忘记事物的本质,既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又不能忽略那些传统的品质教育。
我的女儿果果,今年已经是13岁,高我多半头的大姑娘了,她善良,谦和,温柔中带着那么一点小倔强。
果果小的时候很内向,害怕陌生的环境,见到陌生人需要打招呼,就会躲到我的身后,如果见到自己不喜欢不熟悉的人就会哭,遇到小朋友集体活动的时候就会躲,怎么也不愿意参与进去。不过在家里的时候她还是很活泼的,是个很爱笑的小女孩,也喜欢捣蛋,喜欢和爸爸做游戏,然后哈哈大笑。我认为果果的性格没有问题,只是胆小不敢释放自己。所以我就会经常带她去参加一些活动,多接触一些人和事,还会参加一些表演,从幼儿园的各种舞蹈表演,比赛,到小学的集体民族舞、中国舞表演,不断的锻炼果果的胆量,慢慢的果果在外面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但还是缺少些勇敢,也许是因为性格原因,果果学东西也会稍慢一些,从学前班开始,学习成绩一直在中等,或者有时候是中下水平,别的孩子可能很快就学会的知识,果果需要多一些时间才能学会,或者还是不会。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但是我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独特和闪光点,成绩不是第一位,只要想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但对于果果,性格的改变和培养才是最关键的!
那是小学5年级的新年,学校要举办班级新年联欢会,需要同学们自己策划,自己主持。当我知道这个消息正想问果果的时候,却看到了果果渴望中带着一些胆怯的眼神,我对果果说:“没关系的,和妈妈说说你的想法。”果果弱弱的对我说:“我想报名做主持人,但是我怕我做不好。”果果的这个想法我确实很意外也很惊喜,虽然这些年果果也参加过很多活动,胆子也大了些,但毕竟都是集体活动,所以这次我觉得她应该也是要和同学们一起表演节目的。听到果果这个想法后,我用非常肯定她的眼神和语气对果果说:“你这个想法太棒了,妈妈非常支持你,也相信你一定可以做的很好!”此时果果对自己还是有点小担心,我看出了果果的顾虑,也知道光鼓励她是不够的,既然她自己已经有这样的想法了,说明她的心理已经比以前勇敢强大了,我要帮助她,让她更有信心和自信,挑战自己,勇敢的迈出这一步。
确定目标后,我们当然是要抢占先机,在老师那里拿到了主持人的名额,得到了老师的许可,果果开始有信心了,感觉她眼神里都闪着光,看到这样的果果我开心的笑了。主持人名额这里其实有个小插曲,果果的性格毕竟不是很外向,我担心她不能拿到主持人的名额而打击她的自信心,所以提前和老师进行了沟通,老师得知我的想法后非常支持,也愿意给果果这个锻炼成长的机会。虽然我知道成长的道路上需要自己经历和解决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坎坷,但对于果果性格的培养,作为母亲我还是会提前为她铺路,解决一些可能会影响性格改变和成长的事情。
接下来的日子里,果果干劲十足,每天都会很认真的练习主持人的台词,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着,越来越熟练,越来越自信,脸上洋溢着那种从来没有过的热情。很快,新年联欢会如期而至,在联欢会的前一天晚上,果果开始有些紧张,担心自己会出错,此时伟大的母亲又登场了,我告诉果果,咱们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台词都练习那么多次了,一定没问题的。为了缓解果果的紧张情绪,分散她的注意力,我放下果果手中的台词稿,让她试穿明天的礼服,礼服是我帮她从儿童摄影借来的,淡淡黄色的拖尾长裙,很漂亮。果果穿好礼服,我们全家人坐成一排,做她的观众,配合她完成了一遍台词串演,此时的果果已经找到感觉,放下了紧张情绪,开心的对我说:“妈妈,我叫不紧张,明天记得为我鼓掌哦!”
果然,第二天的新年联欢会圆满完成,果果主持的很棒,没有紧张,没有出错,那个曾经的“小内向”,曾经见到陌生人就会躲到我身后的“小内向”,如今自信满满,站上舞台,落落大方。对于果果的主持,老师和同学们也很意外,在老师和同学们投来的惊喜眼神中,果果更加自信的释放自己,这样的喜悦,似乎是最好的新年礼物,作为母亲看到孩子的成长我很开心,也很欣慰她的成长有我们的陪伴。有了这一次的挑战成功,六年级的新年联欢会,果果姥爷的六十六岁寿宴,果果都主动请缨,主持的很成功!
所以,自信可以让你变得更优秀!
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可孩子的成长是很快的,短短那几年,而知识的学习是一生的,一颗小树苗,想让它茁壮成长,基础一定要打好,基础是什么,学习成绩吗?我想并不然,性格的培养,品德、情感的教育,健康的身心,这些才是基础,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懂得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做孩子坚强的后盾,给孩子指引方向,却不左右他们的人生,因为人生是他们自己的。
如今,果果已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了,正处于青春期阶段,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的叛逆、追星、早恋等等,作为父母没有不担心这些问题的,但是既然这个阶段是孩子们必经的阶段,也是我们父母必经的,那么不要躲避,直接面对就好,基础打好了,有点小叛逆也不怕,我们可以很好的交流,正确的引导,叛逆终将被我们打败;追星,我们也年轻过,不,我们现在也依然还会追星,这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优秀,所以喜欢。那么,让我们同孩子一起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二等奖 郝语诺妈妈王丹妮《成绩不是第一位》
记得我初为妈妈时,抱着红红软软的“小肉团”,心里只期待她健康、平安,等到她长大了一些,她对我们这个由成年人组成的世界有那么多的“不明白”,哦,原来她是来自外星球的“外星人”,需要我陪伴着引领她来认识自己、认识人生、认识世界,在那时才体会到什么是教育。是的,我也是个“无证上岗”的妈妈,边育儿边学习边试错边纠正,13年在妈妈的这个角色中一路摸爬前行,逐渐发现育儿即育己,在一路披荆斩棘中重新认识孩子、认识自己,告诉自己:我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或许这13年中发生的点滴故事如流水般她已经忘记,但我相信我的言语、行为、观点、价值观经由这点滴的生活已经浸润到她的生命中去。
曾经有一件事情,对当时的我来是个“门坎儿”,我充满勇气迈过去后发现曾经的“门坎”已成为我认识自己、认识妈妈这个角色的一扇新门,今天把它当做故事,讲给大家。
我是俩宝的妈妈,姐姐和弟弟组成的四口之家。这个故事发生在弟弟的学校,升三年级弟弟返校后,在家长群里有妈妈反映教室因为墙面刷新、更换新桌椅和大门导致室内空气不好,上课的孩子已经有个别出血流鼻血、流鼻涕、发烧的症状,家长怀疑是由于室内空气被污染所致,家长开始自发联名向学校反映此事。在与学校反映问题并期待学校给出解决方案期间,家长在家长群里对学校进行恶意揣测,稍有家长客观的说几句话,就会被其他家长骂为“叛徒”,群起而攻之。在此期间,我一直旁观并不认为此事是大事,学校有智慧和能力能妥善处理。然而,和弟弟聊天时,他说的一句话,让我觉得我不能继续沉默。
弟弟说:“妈妈,今天我们王老师的情绪不太好,坐在教室里一直低着头,脸色也不好。”
我问孩子:“你心疼王老师了,王老师可能遇到困难了,是因为教室装修家长有意见导致的吗?”
弟弟声音低落地说:“是的,我觉得教室里有些味道,但不太大。”
我试探地问题:“你怎么想?”
弟弟说:“明天是教师节,我想送王老师礼物,想让她开心起来”
我问他:“你想帮助王老师?”
弟弟说:“是,我希望王老师好起来。”
在与弟弟对话的同时,家长群里依然充斥着对学校的猜疑、老师的不信任以及对“叛徒”的谩骂,此时这些语言在弟弟纯净、宽厚的心面前如同尖刺扎在我心里。我纠结,我是不是应该出来为学校,哪怕为弟弟担心的王老师呼吁停止人身攻击,请以解决问题的态度来对待现在的问题。是的,我纠结,我知道我一但发声,肯定会跟其他“叛徒”一般遭遇人身攻击,我问自己是否能承受的了,我知道我胆小,自小的教育中只教过诚实,却没有教过我如何勇敢。我害怕,害怕别人骂我,怕我的心承受不了,我没有勇气。这些纠结的念头不停在我脑子里转圈折腾了我一个晚上,没有和孩子们说,也没有和爸爸商量,我想等到第二天睡醒时,让我的心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早晨醒来,心里想的却不是这件事,而是我问自己:这件事情如果孩子遇到,你希望他(她)怎么做?答案是:我希望孩子正直、诚实、勇敢。是的,我希望孩子们成为正直、诚实、勇敢的人,那我呢?我就可以不正直、不诚实、不勇敢?可以吗?不可以!一连串的自问自答,让我清醒,也清晰的知道何为正确的事。
我经过深思、谨慎措词,从同为家长的角度,我们目标一致的立场,阐述了我的观点:学校和家长和孩子是利益共同体,不是敌我关系,请伙伴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攻击、谩骂、情绪发泄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我也提出问题:请伙伴们思考一下,当未来孩子长大了遇到问题,您是希望他(她)是用情绪解决问题,还是用理性的思维解决问题?也考虑下,孩子未来还要在这所学校继续读书,你让你的孩子在你骂的惨不忍睹的学校、老师中如何自处?他感受到的是什么样的能量?难道我们不是一直教育孩子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吗?果不其然,文字在家长群中一发出,骂声一片,我发现我也并没有想像中那样痛苦,那么不堪一击。因为,我认为我做了我认为正确的事情。
孩子们放学回来,我们一起晚餐时,我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我从畏缩到勇敢心理过程和姐姐、弟弟进行了分享。
我问姐姐:“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姐姐说:“妈妈,我觉得你做得对,但对被别人骂,难道真的不难受吗”
我说:“挺难受的,但不后悔,我认为我做了正确的事情。在黑暗的时候,人们需要看到光亮,哪怕一点点。”
弟弟问我:“妈妈,你有把你的想法告诉王老师吗?”
我兴奋地告诉他:“告诉了,王老师她谢谢我了”。弟弟笑了。
我自豪地说:“我觉得我这件事情做的挺酷的,虽然我也害怕,但我想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勇敢的人。”
我们仨相视而笑,继续晚餐。
不出一个月学校就公正、透明、具有同理心的帮助家长们解决了问题。我同样也把解决方案告诉了孩子们。
这件事情就像风一样吹过,无痕,但在我和孩子们的心里,有痕。
教和育在生活的不经意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做人就要做个正直、诚实、勇敢的人,这是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当一个人具备了正直的品德,才会严格要求自己,不谋私利,不刻意隐瞒自己的观点,故意阿谀奉承他人,才能避免乌合之众的一员。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敢于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堂堂正正地做人。希望孩子们和我一起堂堂正正地做人。
二等奖 李思贤妈妈王丽《人之生也直,育儿育己》